欢迎来到 反腐倡廉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反腐政讯

大巴山纪行|轻歌曼“巫”

发布时间:2024-11-04 21:26:39 作者:佚名   来源: 七一网

  

  

  

  “嘎吱”一声,乌篷船驶离重庆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换乘渡口,向着小小三峡深处进发。

  “我的那个家乡也,巫山美哟——”景区“峡江3号”船工马振平站在船头摇着橹,悠悠唱起山歌来。

  “美就那个美在那山和水哟,水在峡中流云在半山飞。”小船在碧波上摇曳,抬眼,岭峻峰奇;低头,清水潺潺。俯仰之间,巫山的美直击人心。

  立足这美,巫山大兴旅游,四海游客纷至沓来,旅游产业成为巫山举足轻重的第一支柱产业。

  “山歌那个悠悠飘下河,醉了一江水。”小船在山水间穿行,谷内,袅袅歌声与水声交织;山上,阵阵猿啼与鸟鸣混响。百转千回间,巫山的美动人心弦。

  依托这美,马振平纤夫变船工,号子变山歌,其彰显的独特风土人情让八方游客念念不忘,成为巫山旅游产业别样的注脚。

  “哎嗨,巫山美——”乘舟轻歌,一个有关美的故事娓娓道来。

  

  因美而起

  行至小小三峡的一处峡湾,景色忽地一变,只见飞瀑漱苍崖,峰与天连接,舟从地窟行。马振平腔调一转,吼起号子来。

  “穿恶浪哦,跨险滩啰,

  船工一身,都是胆啰。

  闯漩涡哟,迎激流哦,

  水飞千里,船似箭啰。

  乘风破浪嘛,奔四海呀,

  齐心协力喽,把船扳喽。”

  号子声回荡在峡谷间,不似多年前的威武雄壮,反而多了几分悠扬婉转。

  这转变因美而起。

  巫山地处长江三峡生态屏障核心区,扼守重庆东大门,聚三山九峡、汇巴山蜀水,坐拥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千年古镇、万年文明。

  马振平曾经的家,紧邻小三峡·小小三峡,那里碧波万顷,草木繁盛,时有鸳鸯戏水、灵猴攀枝,可谓无处不成画。

  大自然给予了巫山丰厚的馈赠,但过去,蜀道难让巫山许多神秀“养在深闺人未识”。马振平生活在绝美景色里,却只能靠拉纤营生,在滚滚江水中伏作满弓状,拉船穿激流、过浅滩。

  1979年6月,一行作家、诗人、画家、艺术家乘船逆流而上,来到小三峡·小小三峡,为沿岸景点题下流传至今的“天泉飞雨”“赤壁摩天”“滴翠峡”等名字,并将其美述之于各大报刊,为后来巫山的旅游产业走向全国、奔向世界作了最原始的铺垫。

  “赤壁摩天无觅处,天泉飞雨独一家。自古桂林甲天下,而今应让小三峡。”

  “俯视清流见彩石,仰首峡谷赏飞泉。自古人道三峡绝,岂知天外还有天。”

  ……

  巫山之美,一传十、十传百,巫山逐渐成为诗和远方的所在之地。

  1982年10月,国家批准巫山县为全国首批乙类对外开放地区及首批对外开放景点,11月又正式批准小三峡·小小三峡为全国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上至巫山县,下至马振平,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1983年,一个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西班牙、加拿大等9个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组成的多达84人的高规格长江三峡沿线旅游景观考察团,从重庆出发到湖北武汉,对三峡的10个景点进行考察,小三峡·小小三峡旖旎的风光赢得此行最佳景点的评选,巫山由此名声大噪。

  游客纷至沓来,马振平开始了新的活计:带游客游山玩水。

  1985年,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巫山当年接待中外游客4.5万多人次,实现经济社会综合效益100多万元。一年后,巫山县旅游局应运而生,专事旅游接待工作。

  1991年,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千千万万游客慕名而来,巫山的旅游产业风生水起。

  巫山和马振平端起“旅游饭”,吃得有滋有味。

  

  因业而兴

  行至悬棺处,抵达小三峡·小小三峡的终点。

  “回啰!”马振平不紧不慢地将船掉头,再次唱起山歌。在这狭窄之地,还有数十条船正依次来来往往,歌声此起彼伏。

  如今狭路相逢却井然有序的景象,与二十多年前截然相反。

  随着小三峡·小小三峡的持续走红,20世纪90年代,旅游产业逐渐成为巫山的第一支柱产业。1996年,巫山旅游总人数首破百万大关,创社会经济综合效益2.1亿元,全县旅游收入占财政收入的“三分天下有其一”。

  1997年,巫山旅游人数达132.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各路游船蜂拥而至,宽广的大宁河时常水泄不通,问题也悄然滋长:不同地域之间,不同组织之间,船上与岸上之间,集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你争我夺,不正当竞争愈演愈烈,巫山的旅游市场一度出现混乱。

  1997年6月,巫山整合全县资源,成立游船公司统一规范管理运营。当年7月,有纤夫经验的马振平应聘成为游船公司的一员。

  新的纤夫上岗了。

  还是那山、那水,但纤绳那端连着的是游船,马振平劈波斩浪,将一拨拨游客送至好山好水处。依然是与山水搏击,但游客对两岸连绵不绝的美景发出的赞叹让马振平心里“美得很”。

  好景不长。江水陡涨,高峡成湖,包括马振平的家在内,不少美景被淹没。1998年起,巫山的旅游产业陷入低谷。

  此后,历届巫山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使出浑身解数,如“旅游兴县”的提出,“旅游富县”的实施,打造巫山旅游“不夜城”“不夜港”的构思,建立“泛三峡旅游”“三峡旅游超市”的萌动等等。这些思路不断碰撞和实践,推动巫山的旅游产业破浪前行。

  在这期间,马振平悟透一个道理:好山好水好人是旅游的王牌。在巫山旅游产业低迷不振的那些年,真诚、热情、“富有巫山特色”的马振平却拥有了许多“回头客”,他们反复找到马振平,探寻了巫山许多深闺神秀。

  一片红叶,让巫山的旅游产业绝处逢生。2007年起,巫山以红叶为媒,举办“国际红叶节”,不仅让旅游产业由此走出低谷,还迎来转型升级,一改过去“过境游”“匆匆游”的状况。

  看着游客重新遍布巫山山水间,马振平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一首山上山下、峡谷内外、山间田园、平湖水面组成的“旅游交响曲”将在巫峡大地隆重上演。

  

  因变而胜

  “嘭——”小船靠岸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换乘渡口,这趟小小三峡之旅结束了。马振平站在船头,和游客一一作别。1997年至今,他迎来送往的游客数以万计。

  “师傅,下一站您推荐我们怎么游?”有游客问道。

  “那可太多了。”马振平笑道。

  得益于始终把旅游作为第一支柱产业大做文章,如今的巫山,精彩不断。

  巫山文化熠熠生辉,神秘悠远的巫文化、古老厚重的巴楚文化、浪漫多姿的神女文化、雄伟瑰丽的峡江文化在此交融共生,200多万年前龙骨坡巫山人在此繁衍生息,5000年前大溪文化由此起航。

  “可以循着长江文明起源,来一场追根溯源的文化之旅。”马振平说。

  巫山风景独好。幽深秀丽的五里坡世界自然遗产地、享誉世界的巫峡·神女峰景区、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美景三峡红叶、源远流长的大昌古镇……处处是看头。

  “可以再渡好山好水,来一场回归自然的山水之旅。”马振平道。

  巫山四通八达。长江黄金水道穿境而过,长江黄金邮轮通江达海,郑渝高铁连通南北,沪蓉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宜昌机场、万州机场、巫山机场架起三峡库区腹地通向世界的“空中走廊”,巫山境内8条旅游大环线畅联精品景区、度假区。

  “可以乘着‘水陆空铁’,来一场‘快旅慢游’的极致体验。”马振平说。

  2023年,巫山累计接待游客2904.8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6.32亿元,景区购票人数达193.53万人次,文旅市场主要指标创历史新高。“一切围绕旅游转”成为旅游业关乎巫山经济命脉最形象的表达。

  对于未来,巫山充满希望。

  “巫山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巫山旅游大有可为,我们坚持把文化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高水平建设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把巫山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巫山县委书记曹邦兴说。

  对于今后,马振平满是期待。

  “一步一步紧跟巫山的旅游发展节奏,不断精进自己,让更多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马振平说。

  新的旅程,悄然启航。

  又一拨游客登上马振平的小船,他两手叉腰,歌声再次响起——

  “回声荡漾白云间啰,

  高峡风光看不尽啰喂,

  轻舟飞过万重山啰喂!”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61192.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