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反腐倡廉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人物访谈

让人才“站C位” 打造引才“金名片” 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将于11月23日开幕

发布时间:2024-11-20 22:36:46 作者:佚名   来源: 七一网

  

  10月18日,重庆大学A区思群广场,重庆大学2025届毕业生秋季大型双选活动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500家用人单位进校揽才,提供3万余个就业岗位,吸引了校内外1万余名毕业生入场求职。(资料图片)记者 郑宇 李志峰 摄/视觉重庆

  11月18日,“才聚新重庆·共创新未来”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据了解,此次大会定于11月23日至24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将围绕“会议、赛事、引才”安排13场主题活动,计划引进紧缺优秀人才3500名以上、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和平台载体240个以上。

  13场活动

  搭建起交流合作平台

  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市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局长谢礼国介绍,本届大会由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侨联、欧美同学会共同主办,中共四川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协办,市委组织部、市教委、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两江新区管委会、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市科协、市侨联、重庆欧美同学会共同承办。

  大会以“才聚新重庆·共创新未来”为主题,围绕“会议、赛事、引才”,安排了13场主题活动,搭建起集人才交流、智慧碰撞、项目对接于一体的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社会化交流合作平台。大会计划引进紧缺优秀人才3500名以上、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和平台载体240个以上。

  “为办好大会,大会组委会统筹做好各项筹备工作,目前已基本准备就绪。”谢礼国介绍,具体来讲,在会议活动方面,围绕重点优势产业设置了6场活动,其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对接交流会已顺利举办;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人才高质量发展重庆峰会、生命科学人才创新创业洽谈会、空天信息产业人才发展大会等5场会议,各活动承办单位正加快推进。

  在赛事活动方面,设有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兴渝杯”国际创新创业项目大赛2项赛事,初赛和半决赛(复赛)均已举办,决赛将于11月22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在引才活动方面,我市已赴西安、北京等地开展专场推介引才活动20场;开展事业单位考核招聘,提供事业单位考核招聘紧缺高层次人才岗位2800余个。11月23日,将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全国医药卫生人才交流会活动,目前已有188家用人单位报名,提供岗位需求6000余个;当天,还将在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南区举办西部地区联合引才活动,邀请西部地区500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4000余个优质岗位,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此外,为做好大会服务保障,我市上线了大会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建立后勤服务线上指挥中心,在江北机场、重庆北站等区域搭建了6个驻点接待服务站,安排志愿者提供咨询引导服务。

  3个特点

  让人才爱上重庆扎根重庆

  发布会上,谢礼国还透露,今年的大会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进一步彰显“国际范”。谢礼国说,在活动安排方面,为进一步提升大会国际化水平,设计了西部陆海新通道人才开放合作交流会、新材料产业国际人才合作洽谈会、世界青年科学家重庆合作对话会、创业中华·兴渝制造——世界名校“侨”重庆等赛会活动。

  在重要嘉宾方面,邀请了塞尔维亚等国政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代表、英国皇家工程院等国际著名研究院院士,以及上百名博士等各类优秀人才来渝参会参赛,嘉宾规格更高、覆盖面更广。

  在项目设置方面,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设主体赛和专项赛2个赛道,面向全球征集发榜单位和技术难题,汇集全球工程师智慧,吸引了31个国家(地区)1075个团队(项目)参与;“兴渝杯”国际创新创业项目大赛,设主导产业集群、支柱产业集群、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新星”产业集群4个赛道,面向海内外广泛征集,共吸引24个国家(地区)688个项目参与。

  二是突出人才“站C位”。本次大会以人才为中心,特别策划举办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来渝就业创业暨千名博士重庆行活动,组织与重庆有“地缘、学缘、亲缘、商缘”的青年人才,走进知名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人才服务港,开展考察交流、合作洽谈,促进更多青年人才来渝发展。

  同时,大会还为人才设计丰富活动场景,设置了主旨演讲、嘉宾对话、人才和项目签约、实地考察等环节,以会为媒,让人才成为主角。

  此外,我市还推出城市漫步打卡挑战,热门景点免单(优惠)、城市交通券发放等“一卡通”城市体验活动,诚邀各类人才走进浪漫重庆,共赴城市之约、青春之约、梦想之约,也希望大家爱上重庆、扎根重庆、奉献重庆。

  三是提升大会“含金量”。谢礼国说,在办会理念方面,紧扣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和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所需,邀请西部地区重点科研院所、企业参与大会各项活动,助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发展;支持我市区县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举办分项活动,带动各地各单位引才引智、发布成果、洽谈合作,集智汇力把大会办成“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人才工作“金名片”。

  在服务发展方面,大会着眼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谋划设计,聚焦我市“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设计了系列合作洽谈活动,各领域人才将齐聚重庆,开展跨国界、跨领域的智慧碰撞,全方位、多层次推动相关领域前沿技术的突破与应用,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努力让人才与重庆双向奔赴、相互成就。

  据悉,大会期间将集中为6个人才发展平台揭(授)牌,签订20多项战略合作协议,发布西部地区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等目录清单,发布西部陆海新通道人才发展指数、中国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报告(西部篇)等60多项研究成果,切实提升大会实效。

  4个方面

  抓好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举办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是充分展现新重庆改革开放姿态、推进高水平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肖锋透露,上一届大会举办以来,重庆积极将大会的智慧成果转化为改革举措,主要聚焦4个方面抓好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聚焦高端人才集聚抓改革。创新构建积极开放、灵活有效的聚才机制,吸引各方优秀人才来渝创新创业,有3个关键词:第一个是“快响”,专班服务、特事特办,人才及项目论证全程“快速响应”;第二个是“跟投”,对人才的评价、支持以用人单位为主,政府根据用人单位支持情况跟进服务,对涉及“416”科技创新布局和急需的人才,按需配置科研项目、平台、团队、服务等优质资源;第三个是“自主”,授予重点单位引才自主权,其认定人才可直接纳入市级支持,“一企一策”支持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形成了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生动局面。

  据统计,今年,我市新招收全职博士后1004人、同比增长29%,新增市外来渝人才7.4万人、同比增长19%。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超过650万人。

  二是聚焦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抓改革。实施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机制重大改革项目,一体推进人才分类评价、科研项目管理、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服务支持、资源要素集成5类改革联动,激发人才活力。比如,打造“渝才荟”,开发“渝才荟”数字化应用,贯通市级部门数据26项、重点应用7个,通过三级治理中心,实现了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38项多跨服务一网通办。目前“渝才荟”每日活跃用户1400人左右,已服务人才超过15万人次。

  三是聚焦青年人才培养抓改革。我市一方面抓担纲领衔,各类人才项目、科技计划、创新基地向青年人才倾斜,通过“给机会、给平台、给项目”,畅通成长快速路;另一方面,我市抓减负赋能,实施青年科研人员“减负行动3.0”,实行聘期考核、项目周期考核等中长期考核,加强对青年人才的思想引领、人文关怀和情感联结,让他们专注创新创业。

  四是聚焦产业人才壮大抓改革。我市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迭代卓越工程师培养集聚行动,推出工程师支持政策清单,建设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在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新建市级卓越工程师学院5个,在中国星网公司等企业建设首批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30个,新增卓越工程师近万名。此外,我市还深入实施“巴渝工匠”计划,目前全市高技能人才超过174万人,占技能人才总数达31.8%。

  数读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

  举办时间

  ●11月23日至24日

  主要内容

  ●安排了13场主题活动 包括6场活动、5场会议、2项赛事

  ●将集中为6个人才发展平台揭(授)牌

  ●签订20多项战略合作协议

  ●发布60多项研究成果

  目标

  ●计划引进紧缺优秀人才3500名以上

  ●引进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和平台载体240个以上

  数读重庆人才>>>

  今年——

  ●我市新招收全职博士后1004人,同比增长29%

  ●新增市外来渝人才7.4万人,同比增长19%

  目前——

  ●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超过650万人

  ●全市高技能人才超过174万人,占技能人才总数的31.8%

  ●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1个

  ●新建市级卓越工程师学院5个

  ●建设首批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30个

  ●新增卓越工程师近万名

  “渝才荟”——

  ●贯通市级部门数据26项、重点应用7个

  ●实现38项多跨服务一网通办

  ●每日活跃用户1400人左右

  ●已服务人才超过15万人次

  数据来源:市人力社保局 记者黄乔整理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62362.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