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反腐倡廉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反腐资讯

江河见证丨执改革之笔书写黄河发展新篇

发布时间:2024-11-17 01:34:28 作者:佚名   来源: 河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黄河生态持续向好,构成一幅生态优美的黄河画卷。图为黄河宁夏段滨河大道景观。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厂房林立、机器轰鸣。坐落于此的宁夏泰和芳纶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纺丝车间里,比头发丝还细、强度却是钢丝5倍到6倍的芳纶丝高速飞转。由于生产工艺特点,生产芳纶丝需要使用循环水。在二期工程扩建的节骨眼上,从宁东基地购得的56万立方米黄河用水权,让泰和芳纶公司副总经理孙德卫对二期项目投产更有信心了。

  这56万立方米的黄河水,来自黄河流域首单跨省域用水权交易。2023年11月,在水利部支持下,宁夏以1800万元价格,购得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3年共1500万立方米的黄河用水权,用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118家中小企业的工业生产。这次交易迈出我国用水权交易改革的重要一步。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兰州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促进全流域生态保护上新台阶、绿色转型有新进展、高质量发展有新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有新改善,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水资源短缺是黄河流域最突出的矛盾。黄河以占全国2%的水资源量,支撑着全国12%的人口、17%的耕地、13%的粮食产量、14%的国内生产总值,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远超一般流域40%的生态警戒线。为缓解当时黄河断流的严峻形势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无序引水问题,1987年,国务院批准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将黄河天然径流量在扣除河道输沙等生态环境用水后的370亿立方米最大可供水量,分配给沿黄9省区及河北、天津,被称为“八七”分水方案。

  “‘八七’分水方案的实施有效抑制了沿黄各省区用水增长过快趋势,为合理利用和节约保护黄河流域水资源、保障流域供水安全、维持河道基本生态流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成为流域最大的矛盾。”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规划计划局副局长张洪星告诉记者。

  推进用水权改革,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安全利用的重要手段。2023年4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支持在黄河流域开展用水权市场化交易”。

  “黄河水利委员会自2003年起在内蒙古和宁夏两自治区探索开展黄河水权转让试点工作。2014年,水利部在全国选取7个省份作为水权改革试点,因地制宜探索地区间、流域间、流域上下游、行业间、用水户间等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流转方式。这些实践探索都为这次跨省域交易提供了借鉴。”黄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管理局取用水管理处四级调研员王明昊说。

  “八七”分水方案分别为四川、宁夏分配了0.4亿立方米、40亿立方米的年度用水权。其中,四川将用水权分给了阿坝州的沿黄四县。这四县地处高原,地广人稀,近年来通过推进节水控水等措施,年度用水总量基本控制在3300万立方米内,用水权每年都有结余。

  宁夏的用水却“供不应求”。随着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宁夏的刚性用水需求缺口不断增大,急需通过用水权交易取得用水指标。

  “四川有结余水权指标,宁夏有用水需求,双方交易意愿强烈。”王明昊说。

  在黄河水利委员会指导下,四川、宁夏水利厅就区域水权跨省交易达成了初步共识和交易方案,然而顾虑却一直存在。对四川来说,出售结余的用水权,会不会影响今后对当地用水指标的分配?

  “用水指标是从实际需求出发,综合考虑各地生产、生活以及生态需要等因素来确定的,对于节省下来的水,不会影响用水指标的分配。”张洪星说。

  在一轮轮磋商中,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传递出支持改革、鼓励交易的积极信号,打消了地方水利部门的顾虑,坚定了各方参与交易的决心。

  改革卓有成效,离不开监督有力护航。在推动用水权交易工作中,黄河水利委员会机关纪委连续两年制定年度政治监督重点任务清单,把推动用水权交易作为政治监督的重点内容来抓。去年3月,经过召开座谈会、现场调研等一系列工作后,黄河水利委员会机关纪委以发出工作建议的形式,督促黄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局组织开展黄河流域水权交易市场专项调研,研究制定完善黄河流域水权改革实施方案。

  “目前这两项工作都已完成。今年,我们督促水资源局持续推进跨省区水权水市场改革,完善水权交易制度机制,用好流域水权交易平台,指导推动各种类型水权交易。”黄河水利委员会党组成员、机关纪委书记王乃岳表示,针对黄河流域水权交易市场内生动力不足、水权确权难度大、水权交易配套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将继续通过全过程、全要素、全周期监督,推动有关部门积极探索,规范推进。

  以改革激活力、以监督聚合力,不仅“远水”能解“近渴”,“含绿量”也能变成“含金量”。

  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的辛店沟小流域,地处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是黄土高原上的严重水土流失区。从1953年开始,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在此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经过多年努力,这里的水土流失治理度达80%以上,林草覆盖率达75%以上,拦沙率高达98%,曾经的丘陵沟壑如今满目苍翠、绿意盎然,成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样板。

  10月19日,在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一笔特别的签约订单,让“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真正落地。交易的出让方是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站,购买方是绥德县辛店德水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交易内容涵盖物质供给、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三部分,涉及农业产品1.44万千克,土壤保持和固碳增汇二氧化碳当量1万吨,以及旅游康养和休闲游憩部分合作经营等,交易金额达150万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作出明确部署。今年9月,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为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变成真金白银提供了制度依据。

  “这是国内按照《意见》规范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转化交易的第一单,是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先行先试,为进一步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创新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了实践基础。”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生态建设处处长刘志刚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截至2023年底,流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64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从1990年的41.5%提高到68.40%,年均减少入黄泥沙由上世纪90年代的3亿吨增加到4.35亿吨。

  黄土高原绿色版图不断扩展的同时,刘志刚和同事们也在思考,如何将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碳汇市场潜力巨大,这两年,我们不断深化水土保持碳汇能力研究,纳入重点任务督办事项,组织召开推动黄河流域(片)水保生态产品价值交易机制座谈会,推动流域(片)9省区和新疆交流经验、加强合作。”刘志刚说。

  为了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黄河水利委员会机关纪委将“支持流域省区开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纳入政治监督内容,紧盯重点任务落实跟进监督,推动碳汇交易工作稳步推进。

  算好算准碳汇量是开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的基础。目前,黄河流域碳汇测算技术标准认定方面还存在空白。今年5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机关纪委向黄河水利委员会水保局、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等单位发出工作建议,建议水保局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强水土保持碳汇研究,参与有关标准制定工作,发挥好科研体制机制和野外实验站的平台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探索水土保持碳汇核算方法。

  “接到工作建议后,我们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下发研提水土保持碳汇重点任务的通知,明确了12项重点任务内容和完成时间,建立日常联络和月报送机制。”刘志刚介绍,目前黄河水利委员会正在参与水利部组织的《水土保持碳汇核算技术规范》、水土保持碳汇核算方法学编制工作,行业标准规范不断明晰。

  “继续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强有力监督为保障,全面提升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在黄河流域拓展,精心做好‘人水关系’这篇大文章,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王乃岳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侯颗)

  


原文链接:http://www.hebcdi.gov.cn/2024-11/14/content_9262279.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