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反腐倡廉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勤政简报

​墨江:坚持“343”机制 推动党建引领就近就地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9-16 00:47:03 作者:佚名   来源: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近年来,墨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343”工作机制,牵头推动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就地就近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推动全县构建形成职责明晰、运转规范、要素集中、同轴运转、考核激励的就业创业支撑体系,精准制定政策措施,优化创业服务生态,实现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推进产业、企业、就业、创业“四业联动”,涌现出碧溪“豆花母女”、孟弄“西红柿小伙”、坝溜茶叶致富带头人等一批返乡留乡创业典型,形成“三活三变”曼海经验,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2024年以来,全县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6.7万余人,占就业人数的52.7%。

  建立“三个信息库”,夯实人岗精准化服务基础。一是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整合县、乡、村三级工作力量,每半年集中开展一次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掌握全县农村劳动力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做好日常跟踪管理。二是建立技能人才信息库。准确掌握并动态更新全县技能人才学历、工种、专业特长等信息,确保技能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建立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库。每季度对县城及周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用工需求进行摸底调查,掌握企业岗位提供、用人需求、薪酬待遇等信息,健全完善用工台账,确保管人用人规范有序、精准对接,破除求职者和雇主双方都不能全面掌握对方真实信息的壁垒,促使就业者与其工作岗位和劳动报酬更加精准匹配。目前,全县在库农村劳动力17.8万人;在库企业47家、提供岗位110个,用工需求658人;在库各类技能人才6.8万人;已转移12.8万人。

  发挥“四力”联动作用,拓宽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渠道。一是发挥产业培育就业创业“驱动力”作用。大力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现代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产业延链强链,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吸引更多返乡留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2024年以来,全县发展蓝莓、中药材、甜龙竹和香椿等产业3.2万余亩,提供用工岗位3000余个。二是发挥服务平台就业创业“引领力”作用。加快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实时更新就业信息,实现企业用工与群众就业精准匹配。目前,建成线上零工市场2个,县级标准化零工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1个,9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集中办公,同频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通过“党组织+劳务合作社+人力资源服务+劳动力”模式,提升县、乡、村三级劳动力就业组织化程度,有效打通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服务“末端”。三是发挥盘活资源招“小商”这个“内生力”作用。依托创业园区,整合闲置土地、厂房、校舍等资源,打造特色创业项目和特色产业基地,提供免租或低价租赁等优惠,充分激发创业内生动力。建成墨江县创新企业孵化中心、金普数字产业园创业孵化中心,共孵化创业项目20个,吸纳就业100余人。碧溪村曼海组美丽村庄以“党组织+投资主体+运营主体+村民”模式,打造创业村落,带动就地就近就业创业一体化发展,带动本村创业就业40人。四是发挥扶持政策这个就业创业“带动力”作用。靶向瞄准就业创业者,整合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形成服务合力,增强就业创业底气。2024年以来,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2.18万人次;发放创业扶持贷款99户3728万元,带动就业379人;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8814人;24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1862人。

  “三项举措”打造劳务品牌,确保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可持续。一是提高劳务品牌影响力。结合墨江资源禀赋和哈尼特色文化,培育“哈尼厨艺人”、“哈尼美绣娘”、“金马农机手”等特色劳务品牌,建立“订单式”、“品牌式”、“工学一体式”培训体系,不断提升劳务品牌影响力。二是提升劳务品牌含金量。与职业教育学校、民办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定岗式、定向式”培训,不断提升劳务品牌从业人员技能水平,扩大品牌影响力。三是加大劳务品牌容纳力。完善劳务品牌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劳务品牌建设主体与用工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劳务人员培训输出机制,采取订单培训、定向输出、企业吸纳等形式,促进厨艺、刺绣和农机人才就业。目前,3个劳务品牌直接从业人员近1.18万人,累计带动就业4.6万余人。

  (普洱市墨江县委县直机关工委 墨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供稿)

  


原文链接:https://ylxf.1237125.cn/Html/News/2024/9/12/45751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