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反腐倡廉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勤政简报

昆明公安交警四大队:强化党建引领 提升治理能力 着力构建共治共享精细化道路交通管理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4-08-28 09:00:57 作者:佚名   来源: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为坚持和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提升公安交通管理治理能力,昆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四大队党总支将“枫桥经验”有机融入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全过程,大力构建多元化矛盾化解、全时空平安守护、零距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竭力实现“秩序好、事故少、出行安全、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着力构建共治共享的精细化道路交通管理新格局。

  

  坚持党建引领,激活队伍潜能。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公安交管业务工作有机结合,稳步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有力保证队伍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和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一是突出统筹推进。坚持把党建工作与队伍建设、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结合争当“实干家”、整治“太平官”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专项行动,深挖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促进的有效路径,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紧盯群众关心的痛点和难点问题,把赢得民心民意、获得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把保障群众平安出行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工作的落脚点。二是突出考核问效。坚持把党建工作与队伍建设、业务工作同检查同考核,对标《支队2024年度党建队建考核实施细则》,落实党建月考核通报工作制度,每月评选“标兵党员”“春城金盾标兵岗”,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党员年度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三是突出引领提升。依托“链式”组织生活和“开门纳谏”活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在交通违法查处、窗口服务、事故处理等工作中为群众提供便利服务,有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做深做实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思想状况分析研判,落实每月、季度谈心谈话制度,及时发现、妥善化解各种苗头隐患,确保队伍思想稳定,实现民辅警队伍“零违纪”目标。

  坚持源头治理,探索“零酒驾”社区创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文明交通建设作部署要求,以永兴路社区为试点,探索推进“零酒驾”社区创建工作,并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整合街道、社区、商圈等基层治理力量,强化宣传提示、源头管控、警示威慑,将酒驾隐患消除在萌芽。一是细化职责分工。充分发挥大队区交安委办职能职责,牵头制定《西山区“零酒驾”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将永昌街道、属地社区、辖区派出所、市场监督管理所、城管中队等职能部门列入创建工作组,明确各成员单位具体工作职责,并在云纺商业区举行“零酒驾”社区创建启动仪式。二是深化精准宣传。依托社区文明志愿者志愿劝导活动,将“拒绝酒驾”纳入社区志愿者日常宣传内容,志愿者在开展文明劝导中详细讲述“酒驾的严重危害”、传授文明出行安全常识,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养成文明出行的行动自觉;组织云纺片区酒吧、餐饮600余名从业人员就如何开展“酒驾源头劝导”开展培训,让其掌握劝导技巧,提升劝导工作实效。三是强化警示震慑。联动云纺商业区管理方,督促酒吧经营方在开场前5分钟、散场前5分钟利用酒吧电子大屏滚动播放“拒绝酒驾”提示标语及酒驾真实案例,提醒消费者切勿酒后驾车;主动对接、多方协调,引导酒吧、餐饮经营者为停车引导员配置“酒精呼吸测试仪”,在消费者离场过程中引导消费者开展酒精呼吸测试,并免费为呼吸测试超“酒驾临界值”的消费者呼叫代驾,从源头上避免“酒后驾车”违法行为的发生。

  

  坚持联调共处,创新“警院联动解纷+N服务”。聚焦交通安全领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以“当事人监督评价回访”工作为抓手,创新打造“警院联动解纷+N服务”工作模式,推动交通事故矛盾纠纷调解由被动受理向主动服务、零散调解向源头治理、一调了之向动态跟踪、单打独斗向多元化解“四个转变”,努力让群众解决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一站式办结”。一是调解力量“一站入驻”。与西山区人民法院联合组建“警院联合化解交通事故纠纷工作站”,并配套建立一站式受理、一体化运作、一揽子调处工作机制,实行“交警调解+法官指导”,定期由西山区人民法院派出专业法官进驻大队,形成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调解、诉讼、理赔一体化高效闭环处理。二是纠纷研判“多元共治”。落实“2+3(1)+N”工作机制,依托“警院联合化解交通事故纠纷工作站”,充分发挥“道交一体化专业法庭”金碧法庭在开展道路交通事故诉源治理和矛盾化解工作方面的专业优势,为工作站交通事故纠纷的化解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强化道路交通事故的诉源治理,同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互通信息、分析研判、总结经验,不断提升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化解工作质效,着力构建多元化解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新格局。三是矛盾纠纷“联调共处”。密切警法协作关系,双方按照“简单事项简易调、一般事项专业调、疑难事项多元调”的思路进行分类调处、分工合作:交警结合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规定向当事人讲解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依据,法官查阅案件材料、倾听当事人诉求,安抚当事人情绪,耐心细致与当事人沟通交流,结合法律规定讲解当事人需承担的民事责任,从“情、理、法”的角度化解矛盾。

  

  坚持阵地前置,拧紧事故预防“安全阀”。结合辖区农村面广分散、管控力量薄弱、交通安全形势严峻的实际,在西山区碧鸡街道富善社区“一村一警”先行先试、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海口街道海门社区推进“辅警驻村”,并成立全市第一个辅警工作室——马春虎工作室,进一步提升农村交通安全风险防范能力。一是拓展警务阵地。结合基层社会治理需求,确立以“化解矛盾、防范风险、共创平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驻村警务机制,采取专门建设与共建共用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工作示范站,着力解决基层公安驻村交警“驻无阵地”,频繁奔波于交警队与村社之间的问题,为优质公安交管服务提供支撑,切实将警务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做在群众心坎上。二是深化宣传阵地。结合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工作,依托“一村一警”工作站示范,组建“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普法强基宣传分队”,紧盯农村赶街赶集、务农务工等重点时段和“一老一少”、自驾游、农家乐等重点群体,综合运用村村通“大喇叭”等媒介滚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不断提升村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同时,将释法说理、法治宣讲等融入执法服务全流程、各环节,采取集中宣讲、定期宣讲、入户宣讲等多种方式,包村、联户、到人开展普法宣传,努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三是延伸防控阵地。依托“西山区交安委办”,全面整合“两站两员”以及乡镇(街道)、村委会(社区)、村民小组等群防群治力量,组建村社平安志愿者队伍、义警队伍,紧盯农村地区“三超一疲劳”、酒驾醉驾、骑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等突出违法行为和“两客一危”、校车、面包车、农机车等重点车辆,严格落实交通安全劝导“七必查”和“九查九看”措施,强化违法管控和劝导教育,织密农村交通安全防护网络。

  

  坚持民意主导,搭建警民沟通“连心桥”。创新“2+5+N”工作机制,纵深推进执法司法案件(事项)当事人监督回访评价工作,提升公安交管服务质效。一是制定两项机制。建立《信访举报投诉倒查工作机制(试行)》,依托12345市长热线、12389平台投诉件办理,就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开展现场研商、听取建议、督办整改,确保举报投诉倒查工作闭环推进;建立《群众监督评价回访不满意评价核查整改工作机制》,针对不满意评价,依托大队队伍管理包保体系开展回访核查,找准大队在交通管理服务工作中的短板弱项,确保“小问题及时改、大问题整体改”。二是完善五项制度。完善接处警岗位工作规范,将现场勘查、现场告知、责任认定异议解释、扫码评价规范用语写入细则,让民辅警遵照细则规范告知、权威解释,引导群众如实评价;完善交通事故案件办理评价工作规范,将受立案、事故认定等关键环节纳入评价,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完善窗口服务评价工作规范,将首接告知、裁决解读等关键环节纳入评价,找准窗口服务短板弱项;完善行政案件办理评价工作规范,对普通程序办理的交通违法案件,引导群众对受案、裁决两个关键环节开展监督评价,杜绝违纪违规行为;完善不满意评价回访核查工作规范,对不满意评价的回访核查主体、核查时限、核查内容、回访用语、核查结果应用、核查情况反馈等细节进行统一规范,有效杜绝回访工作重点不明确、用语不规范、核查无反馈甚至漏访漏察等不良情况发生。三是采取N项措施。全员发动,以队伍管理包保体系为抓手,采取大队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谈、分管领导与中队长谈、中队长与民警谈,谈透“监督评价回访”工作开展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全警由被动执行向主动接受转变;分级培训,将扫码评价的范围、操作步骤、不满意评价回访等工作要点进行整理,编辑应知应会下发全体民警辅警开展学习,确保人人知晓、人人掌握、人人接受监督;适时通报,紧盯日统计、周通报、月研判,对各中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检,及时找准工作短板弱项,及时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定期研判,召开工作例会对各中队、各岗位反映问题集中研讨,分析问题、研究改进措施。

  (昆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四大队党总支 供稿)

  


原文链接:https://ylxf.1237125.cn/Html/News/2024/8/27/45602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