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反腐倡廉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舆论监督

攀枝花市西区:找出虚构劳动合同里的“猫腻”

发布时间:2024-08-09 20:10:54 作者:佚名   来源: 四川省监察委员会

  “最近参加区委警示教育大会,听到了各类违纪违法典型案例通报,想起自己做过的一件事情,心里总是惴惴不安,想着还是要来说明情况。”近日,在攀枝花西区纪委监委信访室,随着西区园区管委会干部韦某某的坐定,谈话逐步展开,一件虚构劳动合同骗取灵活就业补助的案件逐渐浮出水面。

  原来韦某某在园区管委会工作期间,同时兼任西区一国有企业董事,具有推荐符合公益性岗位任职条件人员到园区管委会工作的权力。某天,韦某某的朋友李某某以购买养老保险需要用工合同为由找到韦某某,要求帮助签订一份虚假用工合同,并一再告知韦某某签合同用途是购买保险。韦某某顾及“朋友情”,在明知李某某不会提供劳务的情况下,依然利用工作便利,为李某某虚构了一份用工合同并完成了审批程序。

  西区纪委监委了解到该情况后,迅速成立核查组,对该问题进行核查。最终查清了李某某通过这份虚假合同,去申请36个月的灵活就业补助,获取人民币1.9万元的违纪事实。最终,韦某某、李某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李某某违纪违法所得予以收缴。

  “类似这种虚构合同骗取补助是不是普遍存在?”在案件分析会上,纪检监察室提出了这个问题。带着问题,西区纪委监委立即整合基层监督力量,加大监督力度,通过运用大数据对比、走访调查等手段,对全区领取相关补助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梳理,筛查核对补助申报信息,在河门口街道原高家坪社区的资料台账中发现了异常。

  

  西区街道纪工委干部通过走村入户、现场核实的方式向社区群众了解就业补贴发放有关情况(陈楠 摄)

  “正常情况下,社区公益性岗位一共招有几个人?”

  “算上保洁、物业管理、守夜人员,一般是5—6个。”原社区负责补助申领的工作人员吴某某如实回答。

  “每年社区都开具了10余份居民用工证明,几乎是正常情况下的两倍,这是什么原因?”

  “有人员流动,还有用工数量增加,有时候多一点是正常的。”吴某某面对检查组的质疑,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但随后检查组调取社区该时段财务凭证,对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工资发放记录进行了比对,发现确有蹊跷——社区居民谢某某虽然通过了补助审核,但在工资名册上却“查无此人”。

  面对凭证,吴某某无法自圆其说,她承认了直接给社区居民谢某某开具虚假用工证明的事实。

  “那你在收集居民提交申请资料后,有没有给街道、社区的分管领导审核?”核查组接着对虚假用工证明“畅通无阻”的原因刨根问底。

  “没有,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龙某某没有过问,我就直接盖章公示了,上报给街道,负责就业补助审核的谢某也没有说什么。”吴某某低下头来,和盘托出了自己违反工作规程的事实。最终,吴某某、谢某、龙某某分别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谢某某的违纪违法所得全部予以收缴。

  针对系列案件暴露出经办人员履职不到位、审核人员把关不严、行业系统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西区纪委监委联合财政、人社、医保、民政等职能部门,聚焦惠民补助、养老医保、残疾人救助等重要环节,紧扣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开展惠民补助专项整治,通过片区协作机制、交叉检查等方式定向监督,同步用好基层各类监督贯通,实现发现一起、查实一起。

  在专项监督中,该区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共走访基层干部群众430余人,围绕民生领域开展监督检查138次,发现问题线索38条,立案查处骗取、多领各类补助案件22件22人,组织处理16人,清退资金23.4万元。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完善基层监督体系,统筹融合各方力量,着力强化基层监督效能,不断提升监督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西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作者:李妍 吴雨儒)


原文链接:http://www.scjc.gov.cn/scjc/jdzj/2024/8/7/43689eca30624b488a89226396422de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