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反腐倡廉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勤政简报

记载人深潜英雄、“奋斗者”号总设计师叶聪

发布时间:2021-04-22 06:49:03 作者:佚名   来源: 宁夏纪委监察网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常被用来比喻中国的载人航天和载人深潜事业。成功完成万米海试的“奋斗者”号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副所长叶聪就是“五洋捉鳖”的一名好手。

  从自主设计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到自主研发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再到探底马里亚纳海沟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叶聪深度参与并见证了中国深海事业一步步跻身国际领先水平,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载人深潜英雄”“改革先锋”等荣誉。

  上月中旬,“奋斗者”号正式交付中科院深海所运维管理,本月有望迎来第一次出海作业。叶聪也没有停下脚步,他告诉记者,未来科研方向将涉及极地深海,挑战冰下海洋等场景,继续拓展中国人的蓝色梦想。

  敢驾“蛟龙”入深海

  深海蕴藏着地球上远未认知和开发的宝藏,是国际公认的解决生命起源、地球演化、气候变化等重大科学问题的前沿领域。据报道,目前全世界有500多人进入太空,而潜入7000米以下深海的只有数十人。

  叶聪正是中国最早深潜至7000米深海的8人团队之一、“蛟龙”号首席潜航员。其实,在他和同事设计制造出深海潜水器之前,中国还没有这样的职业。

  2001年,叶聪从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业专业毕业,进入七〇二所工作,恰逢“蛟龙”号立项并启动研制。仅仅一年后,他被任命为主任设计师,负责潜水器的总设计。

  叶聪常说自己是“时代的幸运儿”,因为从事装备研制正是他梦想的职业。“可能是小男孩喜欢耍刀弄枪的天性,我从小就喜欢琢磨舰船兵器这些平时看不到摸不着的装备利器。上中学时还没有互联网,我就整天看《舰船知识》《兵器知识》杂志。”叶聪表示。

  在此之前,中国潜水器下潜的最大深度只有600米,载人深潜更是一片空白。“蛟龙”号研制第三年,团队中仅有两人见过真正的潜水器,但没人想过退缩。设计没有先例,就跟着老工程师一点点钻;深潜没有经验,就从一张白纸开始学。

  到了“蛟龙”号总装联调阶段,叶聪觉得自己身为设计人员最了解潜水器的空间布局和作业流程,便报名当上了试航员、潜航员。2009年起,他驾驶“蛟龙”号进行了38次下潜,每一次都是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双重考验。三个人蜷缩在内直径2.1米的球舱里,不仅要调试各个系统功能,还要进行科考作业、捕获海底生物。叶聪说,团队最大的特点就是下潜过程中言语非常少。

  茫茫深海,意外情况不可避免。他们经历过与母船通讯“失联”,3000米时出现电气绝缘故障,5000米时机械臂突然断裂,7000米海底遇到大量沉积物覆盖……每次都靠着沉着冷静和过硬技能解决险情。

  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成功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7020米深度。十年攻关,一朝梦圆。中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不断自我超越的“深海勇士”

  在“蛟龙”号研制过程中,叶聪从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逐渐成长为项目副总师、总设计师,但他和团队也在不断审视自己的不足。

  “我们经常感叹,电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用几年时间就能建造一个单人载人潜水器,完成万米级单人下潜,为什么?”叶聪说,因为西方大国有非常好的技术转移转化平台,以及非常高质量的部件供货能力。

  向深海进军只有一个“蛟龙”号不行!要全面掌握核心技术,让谱系化的潜水器在国内得到技术、部件、运维等方方面面的支撑。2009年,4500米级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同步立项研制,叶聪担任副总设计师和总质量师,全面负责总体方面设计工作。

  与10年立项、10年研制的“蛟龙”号不同,“深海勇士”号从立项到海试交付只用了8年,于2017年顺利验收。虽然其下潜深度并没有更深,但实现了关键技术自主化、关键设备国产化,下潜成本降低和频率提升。

  叶聪介绍,“蛟龙”号的设计、试验、应用都是完全独立自主的,但研制过程中应用了一些国外的材料、制造工艺和测试能力。这也是他们没有在“蛟龙”号7000米以后立即做万米的原因之一。而“深海勇士”号让更多国内力量进入材料、工艺、加工环节,把这条技术链条走通了。

  7000米级下潜深度已经覆盖全球海洋面积的99.8%,剩下的0.2%被称为深渊,需要更高技术的深潜装备。站在“蛟龙”号和“深海勇士”号的肩膀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体设计、集成与海试”项目于2016年7月正式立项,由叶聪任总设计师。这就是后来被命名为“奋斗者”号的万米载人潜水器。

  进军万米深渊的“奋斗者”

  马里亚纳海沟,全长2550公里,平均宽70公里,最深处超过万米。这里完全黑暗、温度低、含氧量低、气压巨大,是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尤其是被称为“挑战者深渊”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到过的人屈指可数。直到2020年5月,也只有三艘载人潜水器到达过“挑战者深渊”。

  去年11月10日,“奋斗者”号成功探底马里亚纳海沟,创下中国载人深潜10909米新纪录。

  叶聪说,“奋斗者”号的研制团队实际上是“蛟龙”号和“深海勇士”号两个研究团队的延续。经历20年的发展,他们积累了很多设计、试验的经验。“我们在海上试验一共下潜了30次,包括第一阶段的17次和第二阶段的13次,非常好地完成了整个测试工作。‘奋斗者’号将来会提供一个非常完美的科考平台。”

  叶聪自己在第二阶段下潜了三次。以前见惯了深海平原、海山、热液、冷泉的他,第一次去深渊也不禁感慨“万米的海底妙不可言”!

  跟大多数科研人员一样,叶聪平时要么出差到处跑,要么宅在办公室。这些年深海相关的工作做下来,他更喜欢到现场去,跟所有学科方向的人都能够交流,尽量亲力亲为。“自己能把事情弄清楚、自己能说服自己是最重要的标准。”

  事业上成功的背后,除了汗水和艰辛,还有家庭的大力支持。叶聪坦言,小女儿经常会问“爸爸又要出海了吗?”由于不能常在父母、女儿身边,家里的事多要靠妻子。但是,家人也理解这项工作是科研而不是探险,自己平时表现出对工作严谨严格的态度能让家人少些担心。

  叶聪说,国外有的科学家也许一辈子只能参与两到三台这种潜水器的研发工作,自己很幸运在20年间就参与了4台潜水器的研制与驾驶。谈起下一阶段目标,他表示,团队会继续丰富完善潜水器的谱系,挑战更多应用场景,包括搜索、打捞、工业过程、极地深海等。“相信未来有液体的地方,就有可能是潜水器应用的环境。”(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姜永斌)


原文链接:http://www.nxjjjc.gov.cn/xbnxjw/lzjy/qlkm/202104/t20210419_341425.html